热点聚焦
NO 1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李克强主持大会,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出席,王沪宁宣读表彰决定。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洪家光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发出倡议,争做听党话跟党走的排头兵、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讲团结促和谐的带头人。
NO 2
孙春兰:以高水平教育督导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孙春兰24日出席全国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会议并讲话。
孙春兰强调,教育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的创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都需要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教育督导是保障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办、国办今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部署,改革管理体制,由过去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转变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督导的重点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情况、教育评价实施情况、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等,推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到位。
孙春兰指出,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督导权威性是教育督导改革重点,要创新督导方式,健全和落实问责机制,加强督学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和专项化相结合的教育督导机制,久久为功推动问题解决。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机构设置,充实督导力量,强化工作保障,确保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独立行使职能。
NO 3
两部委提前下达2021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231.4亿元
财政部、教育部近日提前下达2021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2314037万元。其中,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奖补资金1353287万元,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奖补资金900000万元,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奖补资金60750万元。
两部委要求各地做好2021年预算分解下达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待2021年预算确定后,将再次核定各地相关转移支付预算,并按多退少补的原则据实调整。针对2019年度审计查出涉及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的问题,相关省份要落实整改责任,对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能见效的整改措施,尽快整改到位。
两部委要求各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要求支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支持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等。在分配相关资金时,结合实际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向办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倾斜。做好与发展改革部门安排基本建设项目等资金的统筹,防止资金、项目安排重复交叉。
各地还应进一步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要随同预算资金同步填报绩效目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止出现挤占、挪用、虚列、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
NO 4
教育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中提出:每地市原则上至少建设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11月25日教育部在全国政协委员《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提案》答复中提出,重点支持每个地市原则上至少建设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未设中等职业学校的贫困县,因地制宜通过新建中等职业学校、就近异地就读、普教开设职教班、东西协作招生等多种措施,满足适龄人口和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同时指出,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
NO 5
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正式成立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发起的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正式成立。据悉,该联盟成员包括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等31家单位,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主席单位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联盟的成立旨在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联盟将每年举办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和中青年职教论坛,深入探讨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并为中青年学者就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搭建平台。
NO 6
中泰合作“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顺利开班
11月28日,首家中泰合作“中文+职业技能”项目“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顺利开班。泰国教育部职教委孟佟·帕素万副秘书长、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副主任陆春阳、泰国大使馆教育组一等秘书宋若云处长、清迈大学龙姆副校长、清迈大学孔子学院中泰方院长、泰国50多所职业院校领导、80名参训教师及中国20多所职业院校、企业代表共200多人参加线上开班仪式。
本次中泰合作“中文+职业技能”项目“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是清迈大学孔子学院在新时期积极整合资源,适应当地需求,不断拓展功能,泰国首家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的孔子学院。中泰双方紧密配合下,前期进行了针对泰国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的调研,整合了中国优秀的教师资源,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编写了适合泰国特点的“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开发了线上教学平台和录制了中泰双语的视频课件等。培训内容涵盖了商业模式创业和数字经济、电商平台的运营、商品拍摄与数字设计基础等方面。
行业资讯
NO 1
首批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行业标准立项
根据工信部《2020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工信厅科函[2020]263号),《大数据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项目号:2020-1792T-SJ)、《工业互联网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项目号:2020-1793T-SJ)、《人工智能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项目号:2020-1794T-SJ)、《物联网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项目号:2020-1795T-SJ)、《虚拟现实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项目号:2020-1796T-SJ)五项行业标准正式获批立项。
这是我国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培养领域首批立项的行业标准计划,将联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国家物联网标准总体组等相关标准化组织共同研制,保障这批人才标准与技术标准相协调。通过这一系列人才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人才培养的“四统一”,即岗位名称统一,岗位职责统一,培训尺度统一,人员评价尺度统一,为人才培训和评价提供依据,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大数据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通过对大数据人员的职业种类、能力要素、能力要求进行标准化规定,进而引导、规范、推动大数据各类人才的培养与评价,满足行业人才迫切需求,促进大数据从业人员能力的整体提升,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工业互联网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通过建立统一的工业互联网从业人员能力衡量通用准则,有助于从事工业互联网企业内部实施人员培训与能力培养;可以用于对人员的能力进行评定,确保相关人员满足需求,促进工业互联网从业人员能力的整体提升,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人员供给提供保障。
《人工智能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通过建立统一的人工智能从业人员能力衡量通用准则,有助于从事人工智能企业内部实施人员培训与能力培养;可以用于对人员的能力进行评定,确保相关人员满足需求,促进人工智能从业人员能力的整体提升,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员供给提供保障。
《物联网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通过建立物联网从业人员能力要求规范,对物联网人员能力提出要求,具有有效促进行业人才评价和培养的作用,为科学化、规范化推动物联网领域人才管理提供参考。
《虚拟现实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通过建立统一的虚拟现实从业人员能力衡量通用准则,有助于从事虚拟现实企业内部实施人员培训与能力培养;可以用于对人员的能力进行评定,确保相关人员满足需求,促进虚拟现实从业人员能力的整体提升,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人员供给提供保障。
NO 2
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即将举办
近日,人社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通知》。此次大赛分为省级选拔赛、全国决赛两个阶段。省级选拔赛阶段。2020年11月底前,由各赛区组织实施省级选拔,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决赛。全国决赛于2021年1月中上旬将在无锡市举办,各赛区组成代表队报名参加。大赛四个赛项共计12个组别,各代表队各赛项各组别限报1支参赛队,参赛选手不得跨单位组队。
通知指出,凡在相关岗位从事五轴联动加工、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改造、数控系统与工业软件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企业职工、装备制造类相关专业的各类院校教师及全日制在籍学生,均可报名参加相应赛项和组别的竞赛。
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及在2019年国家级一类大赛获得前5名(双人赛项前3名、三人赛项前2名)、国家级二类竞赛获得前3名(双人赛项前2名、三人赛项第1名)、2019年“三区三州”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1名且为职工身份的人员,不得以选手身份参赛。具有全日制学籍的在校创业学生不得以职工身份参赛。
地方资讯
NO 1
浙江:发布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
日前,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健全中职—高职—本科—专业学位硕士等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到2025年,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重达50%以上,全省建成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15所、高水平专业群30个,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50所、高水平专业150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20所,全国一流技师学院10所,全省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继续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方案》明确,要加强与产业行业对接,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加强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与工作岗位对接,分类建设实训基地;加强与行业企业对接,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省发展改革、经信、人力社保、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将定期发布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引导职业院校对接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重复率较高、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形成有衔接、有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方案》还要求,进一步健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深入推进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NO 2
吉林:首家校企共办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建立
11月18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共同创办混合所有制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旭阳产业学院。此为吉林省首家校企共办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据悉,学院将以产权为基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和完善学校“公办高校、混合体制、民营机制”办学体制和“党委领导、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校长负责、专家办学、教授治学”管理体制。
NO 3
上海:首个“职业大学”诞生,设6个职业本科专业
11月24日,上海首个“职业大学”——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更名揭牌,首批设置汽车服务工程、土木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数字媒体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护理等6个职业本科专业。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