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资质荣誉
欣辰优势
企业文化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继续教育
新职业
专项职业能力
其他业务
欣视角
欣动态
技能鉴定
职业教育
地方新闻
政策文件
技能人才
聚焦就业
全媒体视听
微信二维码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发布时间:2022-06-29 阅读次数:
一、完善层级组织架构,开发特色品牌项目一是优化职教集团内部治理环境,提升职教集团的运行效能。首先,确定集团章程,明确集团发展定位和成员单位间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方式及责权利,以便在集团内树立契约精神、强化责任感。其次,区分职教集团成员类型,按权责和稳定性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战略层。将核心层作为最重要的集团单位,尽可能以行业领军企业、办学实力深厚的高职院校为基础建立高水平混合所有制的职教集团;紧密层以契约联结为主,包括参与院校共建的相关企业和对院校发挥指导作用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战略合作层是与核心层成员单位开展合作的相关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通过申请并经执行理事会同意,均为战略合作成员。二是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开发特色品牌项目。实体化运作的职教集团需要依托设计开发的重点项目,形成特色品牌。改变职教集团不以盈利为目的现状,将多元主体合作中的各项特定的任务开发、设计形成集团运行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集团成员利益,提高集团凝聚力、向心力。实践证明,实体化运行成效明显的职教集团都有优质品牌项目的支撑。无论是“以城带乡”的河南模式、“中高职贯通”的上海模式、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集群对接”的浙江模式,还是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互动发展“园团融合”的重庆模式和借力跨国企业走出去办职教“借船出海”的红豆模式等,都已经成为我国职教集团合作办学的品牌项目和成功案例。多元合作、多元融通、多元模式的职教集团品牌建设已成为未来职教集团发展的主要路向。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优化治理体系一是完善议事决策对话机制。以集团管委会、理事会、董事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等为重要支撑,以控制权分享为基础协商议事,实现职教集团各参与主体协同治理。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在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平台作用,不断建立健全各参与单位权利义务对等机制。遵循“职责明确、统筹有力、有机衔接、高效运转”的原则,整合推进管委会指导—董事会决策—理事会监督的治理模式,研究制定职教集团章程,健全集团内部架构,制定管理制度与工作程序,同时,确立有效的准入退出动态机制,如建立集政、校、行、企于一体的议事决策规则,包括集团章程、集团董事会(理事会)议事规则、集团对话协商机制、利益责任分配机制等,完善决策、执行、协商、考核、监督的全程统筹。二是完善项目执行机制。建立纵横两种合作项目执行机制,即以生产链或生产环节为主线,实现项目嵌入式分工合作,或通过项目执行进行集团资源的统一调配。进一步建立如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制度、集团生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制度、集团专兼职教师(员工)队伍建设制度、集团就业指导制度和产学研项目合作机制等。破除优质职教资源服务供给效率低下、投入不足和结构失衡等弊端,真正释放1+1>2的聚集效应。三是完善内控监督机制。对集团成员的准入、退出和过程管理予以规范和约束。设立监事会或监督委员会等监督机构,对职教集团的日常运行予以实时监督。如集团合作办学成果评价制度、集团成员分类考核激励机制、集团成员引入与退出机制等四是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集团参与建设相关的信息资源交互平台,一方面把不确定的资源互通规则通过市场化手段确定下来,减少沟通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与滞后问题;另一方面持续跟进有关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政策信息以及公开发布试点企业的建设情况,并在系统层面与技术层面对接职教集团的网络平台,接收其被转化企业的各项信息以及校企合作的有效数据,集聚和盘活各类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型企业信息共享基础上的资本资源融通。从大数据信息中台出发,建构管理中台、业务中台和资源中台,不断创新产教融合各项政策落地的个性化实施载体。三、重塑政府角色,优化政策环境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改变原来包揽办学的格局,从计划指令向政策支撑转变,善治增效、还权于职教集团。政府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从政府统管到政府服务创新的转变。一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设,重构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明确立法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职教集团共建实体。在专业设置、内设机构、岗位设置、用人进人、经费管理上进一步扩大集团办学自主权,推进建设有担当有作为的职业教育集团。二是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建设,激发职教集团内部活力。政府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职教集团专项支持政策、职教集团专项激励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充分激发集团实体化办学的内部动力。例如,在领导机构建设、内设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专业设置、教师编制、引人权限、经费下拨、绩效工资总量等方面,赋予集团更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撬动效应。三是完善职教集团评价体系,提高集团化办学实效。按照着重考量共同体合作效度和定量定性双重维度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职业教育质量动态监控体系,实现对各个职教集团动态考评。这些指标至少应反映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产业链覆盖深度、企业总量覆盖程度、全国和区域GDP覆盖比例、财政收入贡献份额和就业贡献水平等。既要有教育指标,也要有经济指标、就业指标、科研指标和民生指标,辅助市场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