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技能人才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能人才 >

推进评价改革 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发布时间:2023-05-25    阅读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土人才是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乡土人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大多地区存在乡土人才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方式不精准等问题,必须深入推进乡土人才培养评价改革,着力破解制约乡土人才发展瓶颈,真正让各类乡土人才破“土”而出。


改进乡土人才评价标准。乡土人才评价一直是人才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土人才数量激增,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正确评价势在必行。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考察作为乡土人才评价的首要标准、核心内容,为乡土人才建立诚信品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要坚持注重实绩,乡土人才评价决不能以“帽”取人,要探索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更加重实绩、重能力,树立以实际能力、业绩、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要适度放宽硬性要求,不强制要求学历、奖项、论文,侧重人才的业绩和技能,注重考察解决实际问题、带动产业发展、创新乡村治理、促进增收致富的能力,重点查看反映本人技术水平和业绩的有关材料。要坚持分类评价,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乡土人才特点,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乡土人才评价标准。比如针对从事技术应用、推广、服务等工作的乡土人才,应重点考察评价掌握专业技术、取得技术推广成果、带动群众致富情况;对从事技艺技能工作的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应重点考察评价引领技艺传承、发挥帮带作用情况等等。


丰富乡土人才评价方式。乡土人才数量多、分布广、行业杂,必须持续丰富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灵活性、科学性和精准性,充分释放乡土人才评价红利。一方面,要丰富评价手段“接地气”,灵活采用考评结合、培评一体、个人述职等不同方式。建立以赛促评、以赛代评机制,通过举办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将比赛与评价挂钩,提高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探索开创乡土人才“培训+评价”的培评一体模式,紧盯地方特色产业,举办乡土人才培养评价研修班,并结合培训成效,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材料评审、面试答辩。另一方面,要畅通评价渠道“听民声”,不同于专业技术人才,在进行乡土人才评价时,应注重减少查资料、看台账的过程,多到基层一线听取群众声音,让评委走进田间地头,努力为乡土人才提供展现技能、讲述成绩、呈献成果的舞台,让其“有的说”“说得出”“能呈现”“呈现好”,直观、全面地展示乡土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强化乡土人才激励培养。人才评价只是一个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要通过项目资助、创业扶持、平台搭建、职业培训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为“动力源”。要积极为乡土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创造条件给乡土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支持有能力的乡土人才办企业、兴实业,让“土专家”领路,积极融入现代农业、休闲文旅、乡村旅游等乡村发展新业态,厚植乡村产业优势。要注重对乡土人才的培养,依托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人才孵化基地等平台,采取个性化培训的方式,扩大技能提升覆盖面,把乡土人才培育成百姓信得过的“专家”,使各类乡土人才真正“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