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8-55601

联系方式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技能人才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能人才 >

贵州铜仁:“四个强化”全力推进农业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3-08-18    阅读次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四个强化”全方位培养、用好各类“土专家”“田秀才”,全力推进农业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铜仁瓦屋坝区粮油种植基地


强化制度建设

乡土人才体制机制更趋完善


探索建立乡土人才评价机制,推进重点环节改革,完善乡土人才评价体系,细化乡土人才范围类别,发掘更多乡土人才。


制定出台《铜仁市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铜仁市农业农村乡土人才评价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始终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


印发《铜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措施》,市县各部门联动,引导有情怀、有想法、有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回归农业、服务农村、带动农民,坚持带动学习技能技术,带领群众素质提升,带强特色产业发展,激励乡土人才自觉投身乡村振兴,将干事创业成果写在田间地头。


强化人才培育

乡土人才技能技术明显增强


制定出台《铜仁市农业农村人才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提出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每年培育农业农村人才不少于1万名。


粮油生产与农业机械化能力提升培训


连续两年深入开展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明确培育任务、作出时间安排、强化结果导向,打造专家人才服务“三农”升级版。两年来,全市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5.6万人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30.5万人次,帮扶企业、合作社或农户5.2万个(户),帮助创办企业或合作社920个,培育各类“土专家”“田秀才”和乡村振兴带头人2.1万人。


大力实施农业农村重点人才培育项目,培育高素质农民7600余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74个。组织开展乡土人才技能培训、技术交流、技能大赛等活动50余场次,为乡土人才技术推广、项目发展等创造良好条件。


强化平台搭建

乡土人才资源总数不断上升


铜仁职院食用菌专家人才团队在食用菌良种引进、选育、驯化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通过食用菌“十名科研领头人、百名高层次人才、千名实操型人才和万名职业菇农”培育工程,2021年以来累计培育培训食用菌人才25200人次。


与大连民族大学共同组建铜仁市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贵州省油茶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大力建设铜仁市抹茶全产业链综合开发、铜仁市红薯品种研发等5个人才基地,利用市、县4个高素质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全力培育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实用型人才。


农技人员指导葡萄管护


依托乡村振兴聚才行动,聚焦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重点工程引进人才和人才团队,转变引才思维,积极主动为市内农业经济实体引才育才,支持、引导农业企事业单位、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第十一届贵州人才博览会、“留才行动”“双招双引”等平台招引农业人才。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实用人才15.4万人,约占全市人才总量的26%,全市高素质农民4.1万人,家庭农场经营者1万人,农村合作社带头人1.1万人。


强化激励宣传

乡土人才发展环境更加良好


全市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把培育、管理和服务乡土人才作为事关“三农”大局,事关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来抓,加快培养发展壮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充分挖掘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资源潜力。46名农业产业人才获市级“优才卡”,享受医疗、金融保障、子女入学等11项优惠政策。


开展农业农村乡土人才认定,召开乡土人才工作会议并为认定的全市首批3种类型8个类别共112名农业农村乡土人才现场颁证。


乡土人才认定证书


制作农业农村乡土人才工作剪影集,树立乡土人才典型标杆。把更多镜头对向基层一线,深入挖掘一批乡村建设者、实践者和创新者,通过新闻、视频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乡土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依靠技能技术帮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先进事迹,弘扬乡土人才乐于吃苦、勤于耕耘、勇于创业、敢于实践的精神,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不断增强铜仁对人才的“磁吸效应”。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