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资质荣誉
欣辰优势
企业文化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继续教育
新职业
专项职业能力
其他业务
欣视角
欣动态
技能鉴定
职业教育
地方新闻
政策文件
技能人才
聚焦就业
全媒体视听
微信二维码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地址:总院: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中骐美东产业园A座207 厦门分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1号新景中心A栋2202 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59号时代 广场A座三十一层31A-0799 电话:
发布时间:2023-09-05 阅读次数:
“企事业人才”栏目征稿启事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企事业单位读者,《中国人才》杂志特开辟“企事业人才”栏目,侧重报道企事业单位实施人才战略,人才强企、人才强校、人才强院的生动实践、典型经验,欢迎广大企事业单位来稿!稿件内容以本单位有特色、值得推广借鉴的人才工作经验为主,篇幅3200字左右,配图1张。投稿邮箱:zgrc18@163.com,邮件请标注投企事业人才栏目。
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开展职称评审工作,是激励引导人才发展、调动人才创新价值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服务“金融+实业”人才成长需要,健全职称制度体系,优化完善评价机制,努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制度建设先行
筑牢职称制度根基
制度建设的目的是解决评价主体不到位、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促进职称评审规范有序、竞争择优。中信集团坚持制度建设优先,先后在申报管理、评审流程等方面出台相应规定,为建立评审组织规范评审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注重规范,开展职称制度改革实践。2020年起,中信集团对下属单位人才评价工作现状进行了全面盘点,对标外部标杆企业的先进经验,对职称制度进行全面改革。改革深刻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实际,结合集团“金融+实业”的人才类别属性,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依据人才价值和稀缺性,增设建筑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运输经济、通信、安全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分系列、分专业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评审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
科学筹划,构建“1+2+3”职称评审制度体系。“1+2+3”职称评审制度体系立足国家职称制度“立”“破”“评”“服”改革举措,对人才评价标准进行优化,创新了人才评价机制。“1+2+3”是指“一个办法+两类标准+三项细则”,即《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职称评审评分标准》《职称与职业资格对应标准》以及三个职称系列的《评审实施细则》。其中,两类标准确定申报人的排名次序,三项细则决定申报人能否进入“排名圈”。前者在打通职业资格与职称通道的同时,科学设置理论基础、业务能力等6个一级维度的评价指标和专业经历、业绩表现等12个二级维度的评价要素,采用量化方式评估申报人的业绩水平;后者加入定性评价,细化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由评审专家对申报人能否通过评审划出“硬杠杠”。
精心设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两类标准和三项细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职称评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已经在中信集团职称评审实践中得到有效验证。“排名在规定的通过比例范围内,符合各项评审条件,且同意票数达到出席评审会议专家总数2/3以上的即为评审通过”,这是中信集团规定的职称评审通过标准。“排名在规定的通过比例范围内,符合各项评审条件”,指的正是由评分标准确定的排序和由评审标准规定的评审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中信集团职称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前、中、后各个环节的管控得到加强,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全面深化改革
创新职称评价机制
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化,必须通过创新来驱动,打破评审“天花板”,破除“四唯论”,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把精力放在研究和创新上。中信集团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痛点、难点、堵点,创造性地打造职称评审条件的新突破、评审标准的新重点、评审通道的新上限、评审监督的新常态。根据人才分类全面加强对评审要素的管理,打通不同人才互联互通的成长通道,使真正有本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务实破“四唯”,排除不合理限制条件。中信集团职称制度改革以“破四唯”“立新标”为突破口,将工作绩效、创新成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作为职称评审的核心。论文不再作为评审的主要指标和必要条件,科研项目、获奖情况、论文期刊层次等不再作为限制性条件或关键审核要件。减少学历限制性条件,对学历只做基本要求。尤其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和业绩。
分类出“菜单”,推行各专业代表性成果制度。建立“菜单式”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专业人员的特点创建不同的评价标准,并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制度。对经济专业人员,突出评价在集团战略发展中的创新引领作用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会计人员,重点评价运用会计业务技能,提高专业判断和分析,有效参与经营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对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评价发明创造、技术推广应用、工程项目设计、工艺流程标准开发、产品质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
打破“天花板”,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互通的“立交桥”。对做出重大贡献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开通职称评审“直通车”。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可分别按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申报相应系列职称,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符合条件可分别申报工程系列相应级别职称。
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坚持德才兼备、诚信为先,把品德放在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首位,明确学术造假等问题“一票否决制”。近年来,中信集团严肃查处了多起虚假刊发论文、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评价氛围。
系统升级赋能
提高职称评审效率
提高职称评审效率既是公正、透明组织评审活动的需要,也是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期望。传统的职称评审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信息化时代的人才评价需求。中信集团积极推进职称评审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提高评审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尽最大努力提升评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信息化升级赋能职称评审实现“五化”。面对职称申报人数的逐年提升和评审要求的逐步细化,中信集团积极探索以在线职称评审系统为抓手的信息化建设,为职称评审提供数字化工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覆盖评审全过程的职称管理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升效率的同时,实现了业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数据标准化、建设统一化。
自动化运营促进评审结果公平公正。职称管理系统嵌入各项评分标准计算规则,申报人自主填报申报材料后,系统自动计分,并对下属单位之间存在差异的评分要素进行平衡换算。在评审会议集体评议时,系统展示全体申报人的各项评价要素量化得分、综合评价总得分和排名次序,评审专家根据申报人现场答辩表现,综合分析后依据评审标准依次投票。
电子化取证提升评审服务质量效率。2022年起,中信集团告别了实行20多年的纸质证书,开始启用电子职称证书。职称证书电子化后,持证人员信息、发证机关、电子签章、二维码等信息可随时接受社会查询验证。同时,评审结果通知文件下发后,申报人当天就可以在职称管理系统获取证书,既节省了制证递证的等待时间,又解决了纸质证书保管难、补办烦的困扰,职称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信集团在推进职称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近3年来,中信集团已有超过500人通过评审取得了正高、副高级职称。通过制度建设的完善、评价机制的创新和数字化系统的助力,职称评审工作也在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有效释放。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中信集团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为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中信集团人力资源部人才处)